6月16日清晨,重庆,阴。阴沉的天空湿得就像浸了水一样,伍鹏站在工地的边坡上,俯瞰着湿漉漉的施工现场,眉心皱得像压扁了的页岩。“不能再下雨了”,他心里默默念着。忽然,脸上一凉,啪嗒啪嗒的声音从四周传来,雨终于还是落了起来。仲夏的重庆已经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了,作为中建七局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项目工程部经理,天气俨然成了伍鹏心情的“晴雨表”。
面对“6月必须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的军令,下雨成了挡在项目建设面前最大的“拦路虎”,为此,项目部在支部书记罗国成带领下,冒着持续暴雨坚守现场排水、清淤、清扫道路,为项目土石方开挖及清运闯出一条“阳关大道”,有力保障了项目施工进度。
未雨绸缪 施工机械翻倍全力赶进度
该工程总土石方量达到40万方,最大深度达20米,由于岩层坚硬等原因,土石方挖掘受到一定影响,面临即将到来的雨季,项目生产经理邱世雷动起了脑筋。
根据他的经验,重庆6月将进入雨季,如果雨季之前土石方施工任务没能基本完成,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为此,我们提前部署,增加施工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在雨季到来之前将土石方工作基本完成。”
为此,项目部在原有20余辆基础上临时调增挖掘机及渣车,使现场施工机械达到40余辆,每日出土量超过2500立方米,出土效率大幅提高。截至5月底雨季前,土石方施工已完成91%,剩余土方量仅为2.2万方,土石方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此外,为防止因雨水对项目施工进度造成影响,项目部还制定了24小时值班排水方案及防汛方案,即使在特殊天气环境下,也要确保于6月初完成土石方施工任务,为工程后期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临时突击 打响坑基保卫战
6月2日下午,重庆的雨季如期到来,狂风暴雨之后,十几米深的坑基成了一片“汪洋”,即使4台大功率抽水机一刻不停地运转,依旧不能阻止雨水上涨之势。
施工机械退出了基坑,刚挖出来的土石方也被慢慢淹没,基坑标线被一点点“蚕食”……
“必须在水深超过安全范围之前,想办法将水排出去……”罗国成将项目班子组织起来召开紧急会议,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增加排水设备,疏通排水沟,24小时值守确保排水设备正常运转,全员清淤。分工完成后,罗国成披上雨衣,带着班子冲向了现场。
蹚着及腰的雨水,罗国成带着支部4名党员组成突击队,担负起了最累的工作——疏通排水沟。由于雨水冲刷,大量废弃木料、塑料袋等被冲进排水沟,导致排水沟被堵塞,要想疏通必须弯腰将埋在淤泥里的杂物清除。
为此,突击队员们卯着劲儿,将上半身淹没在泥水中,一个水浪打来,满脸都是泥巴,只能眯着眼继续摸索着进行疏通任务。
三个小时过后,天已暗了下来,现场的6处排水沟全部被疏通,5名突击队员从基坑里爬出来,瘫坐在工地入口,全身都被厚厚的泥浆裹着,只能通过体型来辨别身份。
“罗总,水在往下降啦”,远远地一阵欢呼传来,瘫坐在地上的突击队员们欣慰一笑……
全员坚守 为雨季施工打通“阳关道”
“来大家喝碗姜汤,祛祛寒”,机电安装负责人朱小玲配合综合办公室给刚从现场回来轮班的职工准备了热乎乎的姜汤,以防大家被雨淋导致感冒。
“姜汤多整点,喝完还要去现场巡查抽水机呢,熄火了就糟了。”一名工长边大口喝着姜汤一边说。
朱小玲看着大家辛苦的样子忍不住地心疼。“等会儿我替你们去检查一遍吧,你们先休息会儿……”说完举着雨伞披着暮色就往现场赶去。
为了确保现场不间断排水,项目部制定了24小时巡查值班表,所有男职工都被编排在值班计划里,部分人员还兼着清淤疏通的任务,一天下来,工作量非常大。为此,项目仅有的几名女职工主动请缨,到现场分担值守压力,为更加急难险重的任务腾出宝贵的人力资源。
经过连续两天紧张的突击,现场水位开始快速回落,至第二天中午,在轰鸣的抽水机声中,现场积水基本被清空,一条4米多宽的临时运渣道路被重新开辟出来,现场施工基本恢复正常。
罗国成表示,九院项目关系着周边十几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时刻都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就是与天斗,将大家拧成一股绳,用不服输的拼劲儿,想方设法地推进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