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与此同时,受本轮疫情突袭的四川其他地区也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硝烟”一起,中建七局西南公司四川分公司干部职工纷纷主动请战,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投身抗疫一线。截至9月12日,分公司累计出动抗疫志愿者140余人次,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在多个社区、乡镇,“疫”线中建人从城市建设者化身城市守护者,用初心和使命加固战疫防线。
“好,我马上出发!”
一人独行赴“疫”线,毫不迟疑
“当时只想着尽快过去,能早到一点是一点。” 9月1日,得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急需志愿者,正在休假的中建七局泸州领地项目综合办主任张伟立即动身,赶往镇上支援。
小镇工作人员少,搬物资、搭雨棚、录信息、做引导,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张伟的身影。“小伙子,热不热啊?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啊。”九月的泸州依然炎热,穿上防护服很不好受,但听到老乡的问候,张伟觉得动力满满。“我是今年才入的党,为人民服务是责任,能得到肯定,就是最好的回馈。”
镇上忙不过来的时候,张伟白天工作在核酸检测现场,晚上又现身于高速路口,参与道路管控,十余天里时常从早上6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2点,被汗水湿透过,也被暴雨淋过,但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医护人员太辛苦了,我希望能尽量多分担一点。”
休息间隙收到同事的关心留言,张伟回复:“越是危难的时候越能突显一座城市的伟大及人文底蕴,泸州不仅是‘风过泸州带酒香’,更多的是‘疫情无情人有情’,等疫情过去,来泸州玩。”
“别废话,快帮我报名!”
党员家庭齐上阵,毅然出战
“爸,您年纪大了就别去了,小区志愿者有我们呢。”“我是退伍军人,体力比有的年轻人还好。”9月5日晚上,戴莹劝阻64岁的父亲未果,也帮父亲报名了小区抗疫志愿者。
戴莹是中建七局西南公司四川分公司财税中心主任,平时老与数字打交道的她这次把毅力用在了抗击疫情上。“我和爱人都是党员,小区需要志愿者我们就马上报名了,两人轮流出去做志愿者和照看家里两个孩子。开始不让我爸去,待了两天他坐不住了,强烈要求给他报上名。”
戴莹父亲戴子良是中建七局的老员工,退休后仍返回岗位发挥余热。“我是个老党员了,总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先生有自己的坚持。
于是9月6日,戴莹和爱人的“志愿夫妻档”就变成了“一家三口齐上阵”。早上出门前,戴莹和孩子们说:“妈妈和外公出去打怪兽咯。”父亲一直给她做党员示范,现在,她希望能做好孩子们的示范,教会他们乐观、奋斗和奉献。
“我们都去!”
中建青年共助力,勇敢担当
“报名!”“算我一个。”“报!”在社区需要志愿者的通知转发到中建七局绵阳九华府项目部员工群里后,群内消息迅速接起长龙,不止老员工,连7月刚入职的新员工们也全数在列。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志愿服务虽然很累,但很有价值。”新员工母文波在绵阳涪城区青义镇科大广场核酸检测点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做好防护。相隔100余公里的成都市金堂县玉溪社区,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青年员工李凯说了类似的话:“我们‘00后’才不是垮掉的一代,能帮助到别人,累也值得。”
同样的身影出现在成都麓湖生态城,他们是中建七局麓湖生态城A3A7项目部的青年员工。几天里,他们每日兵分两路,一路跟随医护人员进入周边十几个小区,测量体温、解答疑问、搬运物资、录入信息;一路深入中风险区,为封控区居民一趟趟运送生活物资。连绵秋雨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困了就短暂在石桌边趴一趴,累了就相互交替补位,有条不紊、默契高效。
“央企人擅长团队作战,不论是‘中建蓝’还是‘志愿红’,都是我们的动力。”项目安全员贾涛说道。晚上,志愿者们一起步行回项目部,互相交流感触。“等疫情过去,我们好好庆祝。”材料员吴昶君提议。“好!”大家的叠声回应仿佛预示热闹烟火将更快回来。
阴霾过后,便是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