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各方力量汇聚如海,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加入扶贫战役,众多扶贫战士坚定奔赴攻坚一线。在中建七局西南公司,就有这样一名“战士”,他叫做严福全。
严福全打了个“败仗”。
“你才出院几天?身体还要不要了?看你那一脑袋白头发!”妻子瞪着眼道。
严福全想说,头发白又不是因为生病,是年轻时拼投标赶施工熬夜熬多了。但生活中讷于言的他怎么说得过妻子,离家时颇有点灰溜溜的模样。
然而,严福全的心情并不灰暗。
此时是2018年4月初,春日温柔可爱,引得无数孩子在作文中写下代表希望的句子。严福全内心也敞亮如晴空,提着行李走进火车站时步伐轻快。
他明白,妻子是理解自己的,也就嘴上说说,并不真正阻拦。
年初,为切实保障脱贫攻坚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协商一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11个深度贫困县进行农房技术帮扶。中建七局西南公司积极响应,选派品德突出、能力过硬的老党员严福全参加技术帮扶组。启程期临近,严福全却不幸因胃病住院,眼看无法成行。
最终,他却出现在远行的火车上,目的地:离成都1200里路程的国家级贫困县,金阳县。
战山河:3000米海拔,1小时邻里
火车在西昌停下,严福全转乘长途汽车。一路风景变幻,山越来越多,路越来越窄,坡越来越陡。
到金阳县境内,入目的春天和成都平原的已是截然不同的气质。她冷峻、锋利,给人的欢迎礼也别具一格——耳鸣、头晕。
是高原反应。
没时间慢慢修整,严福全到县城一落脚,就马不停蹄地和帮扶组的同事一起铺开帮扶工作,根据金阳县涉及25个乡镇49个贫困村、共计4572户的年度脱贫攻坚住房建设目标,详细制定建设项目质量巡查和技术指导月计划、周计划。
计划表出来,大家一看,建设项目多,地点十分分散,可帮扶组就那么点人。不能耽搁了,必须马上行动!
严福全去的第一个扶贫建设点在土沟乡日克地村。到达巡查点前,耳鸣胃胀让他感觉像要在这片高原飘起来。走近建设中的集中安置房,手摸到墙体,他却自然指道:“灰缝偏大且存在瞎缝,构造柱砼振捣不密实且露筋。”
双脚就这么踩到实地。
也不知道是能扛事的身体还是工作中从不轻忽的习惯让严福全渐渐战胜了“水土不服”,但这片山区似乎不满于没有吓走“城里人”,变着法地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一村晴,一村雨,一时热到穿单衣,一时冷到要棉袄。
全心投入工作的严福全对环境变化变得迟钝,不知不觉间成了一个随时能拿出雨伞和棉袄的人,还和同事们讨论,得改变计划,由两人一队变成一人一队。
没办法,下乡次数多了才知道,有的建设点看起来很近,实际却很远。比如向岭乡和谷德乡,两乡村民可以互相喊话,仿佛抬脚就可以串门的邻里,真要到对方家里去,却要花一个小时穿过中间的深谷。只有分头行动,严福全他们才能让足迹尽量多地覆盖需要帮扶的区域。
即便如此,花在路上的时间还是比预计的多得多。
又一次去往向岭乡,时至中午,车却被堵在路上。前方道路塌方,巨大的落石横在本就不算宽敞的山路上。
严福全没有焦躁,也不打算调头。本地人驾驶的挖掘机正在疏通道路,耐心等待就行了。
果然,没有等太久,道路重新畅通。顺利通过塌方路段,视野陡然开阔。
连绵群山围成一幅宏伟画卷,头顶白云翻卷,脚下山路蜿蜒。
金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有棱有角,倔强,又包容,承载着无限希望。
汽车沿着一道弯一道险的山路盘旋而上,远远看去,严福全也成了这里的一部分。
战无声:1000个项目,2000遍重复
龙王庙村村委活动中心,严福全用手机拍下一处电线管槽,在照片上用文字标记道:“电线管槽开槽深度、宽度不符合要求且未加设入盒锁扣,管槽处未加设钢丝网。”
类似的照片严福全手机里已经有很多,这些记录帮助他和同事们总结分析当地住房建设中的问题,以便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他翻看着照片,皱眉沉思。
作为一个在中国建筑工作了27年的工程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几乎已经是严福全的本能,金阳县的扶贫建设项目对他来说不存在技术难度,麻烦出在如何“给”指导意见上。
严福全当过一段时间“隐形人”。
山区信息闭塞,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从工人到项目承建商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对很多技术要求、质量规范缺乏概念。在工人们眼里,严福全着实是个“麻烦”人,这里也要讲究,那里也要注意,动动嘴皮子,他们就要多花功夫,甚至返工。
怀着抵触情绪,他们忽然就“看不见”严福全,“听不懂”普通话了,你开口,他们就走开,你说你的,他们做他们的。
其他问题可以不争,安全质量必须要争!
严福全轴劲上来,坚持要把声音传到该听的人耳朵里去。
他的办法有点“笨”:先自己找项目负责人和工人说一遍,又让当地带路人“翻译”一遍,再发整改通知书上下传达,效果不好就重来一次。
到了不得不沟通的时候,工人们有一套组合拳,叫做“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和“我们从没那样做过”。
严福全也只有一套化解功法,叫做“规范”和“示范”:结合现场画图、实地操作教学,反复讲规范标准。
“这次怕也只有用笨办法。”严福全想。
他做好了慢慢磨的准备,谁知找到项目负责人和工人以后,对方很轻松就接受了他的整改意见,态度称得上积极。
原来,经过多次交流,大家本就慢慢对严福全信服起来,此前他“传授”的构造柱做法,更是让大家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规范施工的好处。
“按照你说的方法,构造柱一次成型不返工,步骤少了,还不会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缺陷,也使砌体和构造柱咬合更紧密、连成整体,主体结构更安全。这样一来,修好的房子住着就放心多了。”项目负责人开心道。
这里的问题解决了,效果却不能直接延伸到其他建设点。还是那个症结,山路太曲折,信息太闭塞。严福全还得去下一个建设点,指出相近的问题,提出相近的意见。
不到一年的时间,严福全和帮扶组的同事们跑了近1000个建设项目,很多地方都反复去,有的建设点去的次数超过7次。同样的话,他们无数次地重复,一直说到安全隐患被铲除,说到项目通过验收,说到老乡们都知道他们是安全质量问题清除队,在他们去检查旧房的时候拿出啤酒饮料热情款待,让他们的烦恼变成如何婉拒彝族同胞的盛情。
高山深谷之间,帮扶组成员化身穿山越岭的“邮递员”,靠着一双腿、一张嘴,将被大山大河阻隔在外的声音一点点传送到贫困区内部。
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大”,除原定的住房安全质量建设技术帮扶任务外,他们还积极投入金阳县其他脱贫攻坚工作,如为学校、乡镇卫生院、农产品加工厂等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协助金阳县规建局规范相关建设程序,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等等。
在培训会上,严福全讲解防雷接地的焊接:“圆钢与圆钢搭接时,搭接长度大于等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焊接,焊点药皮要清理干净。”
他用手比划出长度,讲得很大声。
战必胜:360天接力,1200里心桥
2018年12月底,金阳县规建局为帮扶组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欢送会。会上总结道:通过帮扶组现场对施工单位、乡村匠人的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了金阳县住房建设质量标准;通过帮扶组开展的专题培训和知识交流,增强了金阳县相关责任单位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提高了相关单位的整体业务水平;全年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土坯房改造等脱贫攻坚住房建设项目受惠人口达2万余人。
金阳县县委副书记李泽波及金阳县规建局局长吉牛尔合等领导诚恳道:“很希望你们留下来。”
同样的话老乡们、合作单位的干部员工们也说过。数月相处,点滴交流间,大家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情谊,严福全和帮扶组同事们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更是受到一致赞赏。
要说严福全不想家那是假的,投身帮扶工作后,他就短暂回城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去医院复查。但他也感到不舍,心落不到实处,感觉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这里真的艰苦,感觉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和思维方式还被困在80年代。”严福全对单位同事道。
顿了顿,他又道:“真的需要人去帮忙。”
参与扶贫时,他只是觉得应该去,投身具体的扶贫工作,严福全才真正明了这项事业代表了什么。
好在他不用过多纠结,就在他回归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所属的中建七局西南公司四川分公司已经选派了新的扶贫人员,组织受帮扶地区相关单位人员到中建七局在建项目交流学习的活动也会继续进行。
只要有需要,扶贫的接力棒会从中建人的手中一年接一年,一个365天又一个365天地传下去。
不过,这样的接力不会持续太久,桥梁已经筑成,小康只待时日。被牵挂的人们,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