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苍叶,未除夕晚,竟不着春焰。火雷驰援作离别,恰若铁马金鞭。年终长会,问谁看,欢笑长夜?只一年,恍如隔日,练就金蹄豪杰!
素锦轻裹宝珏,于斛筹之间,至理妙言。前程锦绣,无可量,但量庄周梦蝶。相识久矣,想旧事,岂能薄言?忆往年,一梦奥山,金杯珠裳加冕。
——《题记》
2020这一年,对于35岁的张辉而言,是动荡的、饱满的、前所未有的。他甚至觉得,这大概是人生中最浓缩的一年。十一年前,他还是个普通施工员,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中建七局,先后在泛海国际樱海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世界、泛海国际桂海园、泛海国际芸海园项目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我最早见他是在2016年芸海园项目的迎新聚餐上,初见时我以为自己遇到了宋仲基,他是标准的中原男子的长相,沉稳而严谨,浓眉大眼,鼻梁笔直,而轮廓线条精致如弓,造就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都习惯喊他“辉哥”,这都源于当年很火的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
张爱玲曾经说“大部分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岁以后方才更为显著”,辉哥便是一个例子。严于律己的自律性使他在身材管理上也颇见成效,各种商务正装或是运动休闲都能轻松驾驭,总而言之,在所有同事眼里大家都夸辉哥“稳当,帅气,能整事儿”,翻译过来,就是有担当。
寒冬之行
那个周五的冬夜格外寒冷。深夜11点,张辉的手机突然响了,电话那头是工程局紧急援建“火神山”医院的通知,而作为湖北分公司仅有的机电工程师,他早已准备好逆行救援。
此时的黄冈已然成为了湖北省内当时除武汉之外的疫情重灾区,他苦恼着如何能说服家里人答应他主动请缨支援一线的事。没想到,妻子早已被电话惊醒,默默转身为他收拾着行李,“家里我会照顾好的,你放心去吧,注意安全。”急性子的他天还未亮就驱车出发了,后视镜里妻子的盼望和女儿的鼓励渐行渐远,即将迎面而来的,是无法预料的疫情和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提前一分钟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他领着相邻项目部率先赶到的5名同事马上投入战斗,通宵达旦连续抢工。时间不等人,病毒在蔓延。援建任务工期紧、工作任务重、人员物资紧张,现场条件也异常艰苦。张辉一个一个“拔钉子”、一口一口“啃骨头”,材料能自己协调到的就自己协调。在克服现场一切困难后,终于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艰难困苦更显中建人本色,包括他在内的湖北分公司全体参建人员坚持不懈,逆向而行,连续12天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分别于2020年2月7日和2月12日顺利完成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两座医院工作面的移交,为疫情患者早日入住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公司及工程局赢得了政府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临近隔离解除,他满怀歉意地给妻子发了一条信息:“对不起,今年过年又没能好好陪你们。”“没关系老公,等疫情结束了,带我去吃武昌鱼和小龙虾就原谅你。”看着妻子回的信息,他的脸上漾起了幸福的笑。
烈日之下
人们都说,沌口奥山项目是个实实在在的开荒项目,如今回忆起来这样的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张辉任项目执行经理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湖北分公司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怀揣着来之必胜的抱负,2018年初,他带着三位管理人员踏上了这块“蛮荒之地”,满眼望去尽是水洼池塘、农田山脊,在项目现场不具备三通一平的条件下,他带领项目全员住进了集装箱,克服现场水电皆无的艰苦情况,使用发电机供电,利用洒水车运输施工生活用水,狠抓现场进度,组织劳务抢工,带领管理人员克服困难。
武汉的六月烈阳的势头已初现苗头,“蛮荒之地”没有一处能逃避它的炙烤,张总就这样和管理人员一同站在现场协调,“死盯”现场的生产进度,就连罐车司机都操着一口武汉方言惊讶地问:“那是你们项目经理?信了他的邪,晒得跟个炭一样的!”……终于在首开区主楼业主方的预售节点浇筑混凝土的那一晚,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那天凌晨两点的月光分外皎洁,伴随着现场热情的灯光,这场阶段性的胜利来得格外辉煌。正如他曾对我们讲的:“原来一直觉得很难的事,但只要开始做了,不要停下来,也是能完成的。” 后来,这句话成了大家的座右铭,让我们对于遥远的目标不会那么担忧了。
就在疫情过后,怀抱着对项目竣工巨大的憧憬和期待,他积极组织劳务工人复工,可偏偏业主付款不理想、项目资金运转不良好,项目团队面临着现场材料间歇性断供、设备罢工。他见此情况,白天出去走访供应商,晚上制定培训制度,要求项目全员严格考勤不放松,利用空闲时间制作课件,抓住现场施工关键点加强培训学习。用他那句很精辟的话来讲:“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
那段时间,他每晚都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几个月都留在项目没回家,我们有时偶尔听到他5岁的女儿稚嫩的声音在电话中响起“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来看我,我都不记得你的模样了……”每当这个时候,张总就忍着眼泪说“等爸爸这段时间忙完了就回去看你们……”就这样他坚守项目现场,一边推动现场生产,一边带领员工提升技能。所幸项目团队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于2020年底完成了所有楼栋主体结构封顶,地下室车库结构封顶,所有楼栋的外架、塔吊、施工电梯完成拆除,圆满完成阶段性目标!
年终工作会上,当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谢兰念到“优秀项目经理张辉”时,会议室响起的热烈掌声经久不衰,项目部的每一位成员无不为之激动,此刻的他定是当之无愧的!
春意盎然
“无法绕开的疫情、无法控制的意外和无法预料的未来,2020年成为了许多人人生里最艰难的一年,而未知的2021年就这样到来了。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的是珍贵的信心,是在艰难时刻里的每一次主动出击,然后发现‘我做到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你都会知道‘我能行’!”在复工复产动员会上,他依旧激情十足地鼓舞着大家的士气。
会议室摆放着几盆长得茂盛的绿萝,这是他早前托综合办王主任带回来的,武汉气候愁人,夏天湿热冬天湿冷,过好久保洁阿姨才想起来浇一次水,这几株植物也是争气,一年下来虽然没开花,但也鲜活茂盛。那一点绿意足以让人感觉到振奋,如同他之前所说的:“在黑暗中踽踽独行,习惯了黑暗的人,往往在一根火柴面前惊诧莫名。”
每年春节放假前,张辉总会要求大家写一份年终总结交给他,一方面总结这一年来自己的所想所得,一方面给自己的未来锚定方向,今年也不意外,用他的话来讲:“这是聆听自己成长的声音。”“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瞬间,”张辉说,“就像我们搞施工管理的,年轻固然有年轻的资本,但是我们要趁年轻多做多看,需要经验和阅历的沉淀;管理的细节与层次,需要对现场的观察和思考。无论如何10年前的我绝不可能比我现在视野开阔,我们都要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实力派项目经理,张辉也注定被更多项目员工所学习,正如他在疫情战场上逆流前行,他找到了自己更广阔的世界。就像他在会议中所言:“在现场,每天都上演着鲜活而蓬勃的故事。有的人集思广益,用废旧饭盒预制垫块;有的人装备简陋,一人一斗车推着砂浆跑几栋楼;有的人守着自己的钢筋棚,把废物利用焊成漂亮的钢筋支架。你看,这些大时代里的普通人们都在认真地活出他们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都在告诉你,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又有多少力量,不管你担任什么样的岗位,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能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会议室里,他的绿萝状况不错,食堂阿姨给它们仔细浇了水,也松了松土,先不管花会不会开,我们照料着,它自然会更加茂盛。
尾记
贾平凹曾经说过:“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这大概就是张辉一直秉持的理念。当他获得西南公司2020年度“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的那晚,他的敬业奉献精神打动了项目的每位员工。就像他一直教导大家的:“我们每个人既要凌云壮志,也要踏实躬行。以更高的格局看问题,以更高的格局去工作,才能越走越远。”
从施工员到项目部执行经理,从没有硝烟的战疫到平凡的工作日常,张辉始终以红色先锋的姿态,将初心刻在思想里,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为了“再造一个西南”的目标不懈奋斗!